江苏盐城着力推进绿色转型,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典范
碳排放管理师 时间: 2022-08-07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独特生态资源,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城市的鲜明标识,持续放大世遗效应,统筹抓好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绿色转型,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典范,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国内第一块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720”设立两年之际,来自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生态保护组织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汇聚一堂,开展“头脑风暴”,共同擘画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本”升级版。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 副教授 贾亦飞:“我们在通过去年前年,进行了多项的湿地修复跟管理,包括像720高地的修复,包括像黑嘴鸥的一些治理,包括像我们进行的一些其他的环境整治工作,我们也通过当地政府,包括像我们的科研机构,或其他一些社会组织,共同努力,把湿地为鸟类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今,“盐城蓝”已经成为盐城金字招牌。八月的滨海,骄阳似火。行走在滨海县坎北街道长法村,这里处处是苍翠绿色,一步一景,让人感觉仿佛行走在画中,当地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盐城市滨海县坎北街道长法村村民 于介:“现在不仅社区规划建设很漂亮,而且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出门见绿,天更蓝,水更清。整个村庄像园林一样,我们生活在这里,感觉到特别的幸福。”
市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直观感受,背后是一组组数据的支撑,以及一系列治理举措的深入实施和推进。近年来,盐城市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年1至6月份,盐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2.3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三;优良天数比例77.9%,全省第二;根据初步测算数据,全市51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为100%。
盐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滨海县气象局站点运维人员 金开昌:“我县有两个省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对全县空气质量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省环境监测中心,为重点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颜值”越来越高,经济发展的“品质”也越来越好。盐城实施“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把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火热盛夏,记者在大丰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机器人手臂不停挥舞、成套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经过自动玻璃上料、高速智能串焊等多道工序不断生产下线,等待发往亚太,日本,欧洲,拉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天合光能盐城大丰有限公司工厂总负责人 晁海兵:“我们的产品以天合光能优势的多主栅技术为基础,采用低电压、高电流设计,组件转化效率达21.6%+,系统端单组串功率提升高达41%,降低客户端BOS成本。目前,单线实际产出超过500MW每条线,亩均产值达到3000万元,行业第一。”
经过10多年的辛勤耕耘,盐城已拥有140多家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打造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形成东台、大丰、射阳、阜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大新能源重点板块,基本覆盖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科创研发、配套运维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盐城“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蓝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目标,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绿色能源之城和国家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以碳中和、碳达峰为引领,盐城完善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盐城的碧水蓝天,走出生态文明建设“盐城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盐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