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
①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②分类:有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
2、问题解决:
①定义: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②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 ——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142)
1、问题的表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42-144)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1、概念: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2、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3、个性: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P148-151)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