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习题: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阔限
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
4.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5.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A.顺应B.选择C.提高D.降低
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
7.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B.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B.成就C.交往D.任务
9.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
1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
11.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2.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贝尔D.贾德
13.以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14.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1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
16.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
17.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1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认知策略
20.下列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社会资源利用策略D.调节策略
21.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二、辨析题
1.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2.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三、简答题
1.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考查复式教学的定义。
2.【答案】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
3.【答案】c。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答案】B。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5.【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这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6.【答案】A。解析: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答案】B。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告诫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8.【答案】C。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9.【答案】D。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10.【答案】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1.【答案】C。解析: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发表的《设计教学法》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因而成为此教学法的代表人物。
12.【答案】D。解析:区分度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14.【答案】D。解析: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15.【答案】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6.【答案】D。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正确。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2.【答案要点】正确。这一理论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答案要点】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答案要点】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①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四、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2.【答案要点】
(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